斯坦福 CS448B 09 感知
· 阅读时间约 7 分钟
TLDR
本文包含我对斯坦福 CS448B(数据可视化)课程的笔记,特别关注第九讲关于感知的内容。我将讨论感知在数据可视化中的重要性、背后的原则,并探索各种数据可视化技术,包括使用指导元素、表达性、有效性、对比和模式感知的支持、数据分组和排序、数据转换、减少认知负担以及一致性。我还将介绍各种图表类型,如折线图、柱状图、堆叠面积图等,提供示例并讨论它们的设计考虑因素。

原文
笔记
Mackinlay
-
有效性标准 如果一个视觉编码的信息比另一个视觉编码的信息更容易被感知,那么这个视觉编码就比另一个更有效。
-
编码排名

注释

检测

可察觉差异(JND)是能被检测到的刺激中最小的差异。也被称为韦伯定律。
- 比率比幅度更重要
- 刺激中的大多数连续变化都以离散步骤被感知

颜色和值中的信息:

16 世纪标准化的尺寸

估计幅度

| 感觉 | 指数 |
|---|---|
| 响度 | 0.6 |
| 亮度 | 0.33 |
| 气味 | 0.55 (咖啡) - 0.6 (庚烷) |
| 味道 | 0.6 (糖精) -1.3 (盐) |
| 温度 | 1.0 (冷) – 1.6 (热) |
| 振动 | 0.6 (250 Hz) – 0.95 (60 Hz) |
| 持续时间 | 1.1 |
| 压力 | 1.1 |
| 重量 | 1.45 |
| 电击 | 3.5 |
表观幅度缩放

绝对符号缩放

Flannery 缩放 
分级符号 
分级球体地图

Cleveland 和 McGill
注释

- 理解图形感知:该论文探讨了人类如何感知和解释图形信息,提供了对图形感知的基础理解。这包括研究人们如何准确有效地解码不同类型的图表,如条形图、饼图和散点图。
- 感 知任务的准确性:Cleveland 和 McGill 的实验揭示了不同的图形表示在传达信息时有不同的准确度。例如,基于位置的编码(如条形图中的条形长度)通常比基于面积或角度的编码(如饼图中的扇形)解释得更准确。
- 设计原则:基于他们的发现,他们提出了几个设计原则,以提高数据可视化的有效性。一个关键建议是使用位置编码而非面积或角度编码,以提高数据解释的准确性。
- 实验方法:他们使用严格的实验方法测试不同图形表示的性能,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设定了标准。这种实证方法为各种可视化技术的有效性提供了量化证据。
总的来说,Cleveland 和 McGill 的工作强调了在设计数据可视化时考虑人类感知能力的重要性。他们的研究指导了更有效和可解释的图形方法的发展,影响了数据可视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。
相对幅度估计

前注意力处理 vs. 注意力处理
-
有多少个 3

-
视觉突显:颜色

-
视觉突显:形状

-
特征结合

前注意力特征

更多前注意力特征

特征整合理论

多属性
-
一维:亮度

-
一维:形状

-
相关维度:形状或亮度

-
正交维度:形状和亮度

注释
加速分类

- 冗余增益
当另一维度提供冗余信息时,阅读一个维度的便利性增加 - 过滤干扰
在关注一个维度的同时,忽略另一个维度的困难
维度类型
- 整体型
有过滤干扰和冗余增益 - 可分离型
没有干扰或增益 - 配置型
只有干扰,没有冗余增益 - 非对称型
一个维度可从另一个分离,反之则不然
-
相关维度:大小和值

-
正交维度:高度、宽度

-
方向和大小(单一标记)
你能看出温度或降水量吗?
两者之间有相关性吗? -
形状和大小
看到一个形状在多个大小上比看到一个大小在多个形状上更容易?
注释
整体-可分离总结

格式塔
原则
- 图形/背景

- 接近性

- 相似性

- 对称性

- 连通性

- 连续性

- 闭合性

- 共同命运

- 透明度

分层:网格线


分层:颜色和线宽

小型多图


Rensink 的演示
注释
在这里找到更多关于变化盲视演示的例子
总结
选择有效的视觉编码需要了解视觉感知知识。
视觉特征/属性
- 单个属性通常是前注意力的。
- 多个属性可能是可分离的,通常是整体的。
格式塔原则提供更高层次的设计指南。
我们并不总是能看到所有存在的东西。
